看到“規(guī)勸”一詞,網(wǎng)友們炸開了鍋。母親使用棍棒,究竟是“規(guī)勸”還是“威脅”?如果是“規(guī)勸”,為什么孩子會如此害怕,甚至以生命為代價逃離母親?
心理學家蘇珊在《原生家庭》一書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:喬從小生活在父親的體罰之下,因為在父親看來,挨打可以讓孩子記住并遵守規(guī)則,所以經(jīng)常對孩子拳腳相加。
喬的父親經(jīng)常說:“孩子得明白這個社會的規(guī)則,這樣他才不會亂來?!?/div>
正如這位父親一樣,一些家長把打罵孩子看作是為了孩子好的行為,有利于讓孩子的利益最大化。但是,在這樣的環(huán)境中長大的孩子,卻往往不像家長所期望的那樣成為人中龍鳳。
文章來源smpcsolutions.com網(wǎng)站
長大成人后的喬經(jīng)歷了混亂的工作狀態(tài)、破裂的人際關系,不管做什么事情,他都很難有愉悅的感受,因為他永遠生活在恐懼感和不安之中,無法信任任何人。
同時,他還養(yǎng)成了自卑的性格,因為父親的打罵讓他覺得,都是自己的錯才會遭到體罰,因此他產(chǎn)生了越來越嚴重的自我厭棄,好像自己做什么都是錯的。
在棍棒教育中長大的孩子,這樣的恐懼和自卑心理十分常見。
即使身體上的虐待結束了,心理上的虐待還會持續(xù),不同的是,這個時候的施暴者已經(jīng)不再是父母,而變成了孩子自己。
02
更多暴力的行為,披著教育的外衣
同樣是在6月25日,同樣是棍棒教育引發(fā)的悲劇,一家武術運動俱樂部發(fā)生故意傷害案件,一名8歲的學員疑被教練毆打致死。
男孩的父母說,在孩子被送醫(yī)前20分鐘,就已經(jīng)發(fā)生了心跳呼吸驟停,而武術學校的老師卻不慌不忙地擺拍留證,絲毫不把孩子的安危放在眼里。
很顯然,這樣的培訓機構并不具備教育孩子的能力,缺乏對孩子的人文關懷,只會用簡單粗暴的方式來對待孩子,威脅孩子的身心安全。
還有一些青少年戒網(wǎng)癮教育機構,打著規(guī)勸孩子的名號,一方面騙取父母的金錢和信任,另一方面對未成年人進行毆打、侮辱和監(jiān)禁。
這些事件的共同特點,都是以管教之名,行暴力之實。
之前還看到過一則新聞,一名單身父親懷疑12歲的女兒早戀,認為女兒行為不端,想要好好教導一番,結果卻把女兒毆打致死。
周圍人得知后都覺得難以置信,因為這位父親在大家的眼中,是一位善良和藹的“慈父”,平時十分疼愛孩子。
然而,愛孩子的父母,卻成為了害死孩子的兇手,因為父母用“教育孩子”的理由說服了自己,把一切傷害孩子的行為都變得合情合理。
就這樣,無數(shù)暴力行為披上了教育的外衣,成為孩子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。
03
父母履行育兒責任,也要心存邊界
不做打罵孩子的無能父母,既要有一顆為孩子好的心,也要懂得管教的邊界。
首先,父母要看清自己和孩子之間的人格邊界。
簡單來說,就是把孩子看作一個獨立的個體,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,不限制孩子獨立自主的思想、表達和行為,尊重孩子作為個體的權利,比如安全和生命、隱私與尊嚴。
結構派家庭治療師薩爾瓦多提出,“過度糾纏”的家庭中個人界限十分模糊,導致家庭成員的獨立自主性被削弱,甚至喪失。
許多信奉棍棒教育的家庭,都有著過度糾纏的家庭關系。
父母邊界感模糊,就會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所有物,覺得自己能夠全權處置孩子,包括對孩子進行體罰打罵。
其次,父母要把握好管教孩子的方法邊界。
文章來源smpcsolutions.com網(wǎng)站
很多父母在養(yǎng)育孩子的時候,都會有無數(shù)次產(chǎn)生打孩子的沖動。有的父母能夠控制住自己的情緒,另一些父母卻任由情緒支配行為。
對于大多數(shù)男孩來說,貪玩調皮是他們的天性,經(jīng)常會把父母“氣得牙癢癢”。但是,父母也要注意方式方法,不能一生氣就不擇手段。
父母要以身作則,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,同時循循善誘地與孩子講道理,引導孩子自己思考事情的對錯,激發(fā)孩子的自我意識,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。
古人云:“人之初,性本善。性相近,習相遠。”
每個孩子都像是一張白紙,孩子成長為什么樣的人,都映照著家庭教育的底色和父母的智慧。
文章來自smpcsolutions.com網(wǎng)站 想要養(yǎng)成溫和純良的孩子,就不要對他暴力相向。
想要孩子健康勇敢地成長,就用溫柔有力量的方式回應孩子的期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