胎齡在37足周之前出生的活產嬰兒被稱為早產兒或未成熟兒。他們的出生體重通常在2500g以下,頭圍在33cm以下。早產兒可能會面臨哪些危害呢?
首先,早產兒的皮膚較薄嫩,含水量多,有凹陷性壓痕,顏色紅,皮下脂肪少,肌肉也較少,指甲短軟。他們的軀干部的胎毛較長,頭部毛發(fā)較短且稀疏,頭圍較大,囟門寬,耳殼平軟與顱骨相貼,胸廓軟,乳暈呈點狀,邊緣不突起,乳腺小或摸不到。腹部較脹,陰囊發(fā)育較差。男性早產兒的睪丸通常在外腹股溝中,在發(fā)育過程中會逐漸降至陰囊內。女性早產兒的小陰唇可能較分開而突出。手足底皺痕較少。
其次,早產兒的體溫調節(jié)困難且不穩(wěn)定,產熱作用受到限制,肌肉較少,張力低,不能改變姿態(tài)以縮小失熱的面積。另一方面,由于汗腺發(fā)育不成熟,出汗功能不全,他們容易發(fā)生體溫過高。
第三,早產兒的呼吸快而淺,常有不規(guī)則間歇呼吸或呼吸暫停。他們的哭聲很小,常見青紫。
第四,早產兒的吮奶及吞咽能力較弱,賁門括約肌松弛,容易嗆咳,吐、瀉及腹脹。
第五,當外傷、缺氧、感染、凝血機制受阻時,早產兒往往易出血且較重。腦部血管尤易受傷而出血。有時也會出現(xiàn)原因不明的肺出血。
第六,早產兒對膽紅素的結合和排泄能力較差,生理性黃疸維持的時間較足月兒為長,且較重。由于早產兒的肝臟不成熟,肝功能不全,凝血酶原第Ⅴ因子、第Ⅶ因子、第Ⅹ因子等均較足月兒為低,因此凝血機制不健全,容易出血;鐵及維生素A、D的儲存量減少,易得營養(yǎng)缺乏癥;使肝糖原變成血糖的功能減低,因而在饑餓時血糖易于過低而發(fā)生休克。
第七,早產兒的蛋白質合成功能不好,可能因血漿蛋白低下而形成水腫。
第八,由于腎小球、腎小管不成熟,腎小球濾過率低,尿素、氯、鉀、磷的清除率也低,蛋白尿較為多見。早產兒出生后體重下降較快,易因感染、嘔吐、腹瀉和環(huán)境溫度改變而導致酸堿平衡失調。
第九,早產兒通過母體胎盤來的IgG量少,自身細胞免疫及抗體IgA、D、E、G、M合成不足,補體水平低下,血清缺乏調理素,因此對感染的抵抗力較弱,容易引起敗血癥。
對于早產兒的喂養(yǎng),家長應注意以下幾點:
首先,要重視早產兒喂養(yǎng)的原因。早產兒除了消化和吸收能力不如足月新生兒以外,吸吮和吞咽能力也較差,常常無力吃奶或不會吃奶。早產兒胃容量極小,有時多喂幾口奶也會因漾奶嗆入肺中而奪去微弱的生命。因此,早產兒的正常喂養(yǎng)是十分重要的。
其次,要了解如何對早產兒進行喂養(yǎng)。開始喂奶時間一般在生后6-12小時開始喂糖水,24小時開始喂奶,體重2公斤左右的早產兒可以每3小時喂一次奶,體重1.5公斤以下的早產兒每2小時喂一次奶。奶量計算法可以參考下列公式:最初10天內早產兒,每日喂奶量(毫升)=(嬰兒出生實足天數(shù)+10)×體重(公斤)/100。生后10天以上,每日喂養(yǎng)量(毫升)=1/5—1/4體重(公斤)。早產兒最好吃母乳,母乳容易消化吸收,不容易發(fā)生腹瀉和消化不良等疾病。有吸奶能力、體重在1.5公斤以上的早產兒,如一般情況好,可以直接吃母乳。開始每天吃1-2次,每次5-10分鐘,第一次喂2-3分鐘,如無疲勞現(xiàn)象,可逐漸增加喂奶時間和次數(shù)。在給早產寶寶喂奶時一定要非常細致和耐心,抱起來喂奶,盡量避免嗆奶和吐奶。
最后,要定期檢查早產兒的身體狀況,以便及時發(fā)現(xiàn)問題并進行處理。家長可以通過定期觀察早產兒的大小便情況、體重增長情況、精神狀態(tài)等來了解他們的健康狀況。如果發(fā)現(xiàn)早產兒有異常情況,應及時就醫(yī)并進行相應的治療。
生育幫版權文章一路同行
共同好孕
母婴孕育
全面覆盖
免费咨询
有问必答
扫码申请入群
加入官方讨论群,与更多同城/同院/同龄姐妹一起讨论,共同好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