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元節(jié)的時候很多的父母忽視了對孩子的教育,其實在中元節(jié)給孩子的教育就是最合適的知識普及,那么如何給孩子上課呢?應該從哪個知識點講起呢?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嗎?應該給孩子講哪些中元節(jié)的知識呢?下面金烏孕夢網的小編為大家分享適合中元節(jié)的普及知識,在教育孩子的時候,家長的能力也可以得到提升。
而中元節(jié)繞不開的是生與死的話題。大人面對家族成員的死亡仍然牽動著內心最柔軟的情緒,那么孩子們會有怎樣的想法,爸爸媽媽們是否關注過、了解過?
中元節(jié)習俗
普渡施孤
潮汕華僑眾多,死于僑居地而無子孫祀拜者,被鄉(xiāng)親視為孤魂。潮汕“中元節(jié)”多有施孤普渡之俗,以盡行善之意,延續(xù)至今。
1、普渡壇中央懸掛著“盂蘭盆會”的橫幅或三官大帝像。祭孤臺上立著幾塊靈位,有“男孤魂之位”和“女孤魂位”,這是召喚各方沒有主兒的“餓鬼”前來受祭。
2、為了怕施食時“小鬼”搶不過“大鬼”,還特設“兒童男女孤魂之位”的靈牌。
3、抗日戰(zhàn)爭勝利后,人們還增添了一塊“抗戰(zhàn)陣亡將士”的靈位,招請那些為保家衛(wèi)國,防御外敵入侵而犧牲的戰(zhàn)士。
4、在壇前邊擺有上下兩層桌子:上桌放一個斗燈,下桌放神像、香爐之類。斗燈內放白米、古劍、銅鏡、剪刀、小秤等物,以作避邪之用。
5、另外,壇前還特設一排長桌,以供民眾擺牲之用。
放焰口
“焰口”傳說是印度的一種餓鬼的名稱。蔡澤民的《潮州風情錄》還提到一種燃放“水燈”的習俗,就是在放大焰口時,要派船溯韓江至距城百余里的三河壩,趕在儀式開始前,邊返航邊點燃一只只用大陶缽制成的豆油燈,并把它們放下江里,意在引領八方孤魂野鬼前來受祭。
當法師高坐祭臺之上,敲響引鐘,帶領座下一幫僧眾誦念經文后,便將座邊一盤盤面桃子及大米撒向四方,反復三次。這種儀式便稱為“放焰口”。
拖死鬼
“拖死鬼”即通過神巫請死去的人來對話。
1、這個神巫通常是婦女,人們用布蒙上她的眼睛,點上香,周圍的人念咒,使其入迷。
2、咒云:“觀音渺渺在海中,法身去到普陀山。腳踏蓮花千百瓣,手(扌克)楊柳來娶童。銅(口禾)硬硬鑄成鑼,鐵(口禾)硬硬打成刀。童姐硬硬阿娘娶,阿娘娶童來踢跎(游玩)。去到六角亭,六角亭下香花瑩,六角亭下著捧手,深深捧手拜神明。去到奈河東,腳松手亦松。去到奈河橋,腳搖手亦搖。橋頂叫娘娘勿聽,橋下叫娘娘快行。去到花園花園中,去到魂樹引魂人。”
3、當發(fā)現(xiàn)神巫昏昏似睡時,即念“一步催,二步催,催童姐,腳行路,手放開;一步吼,二步吼,吼童姐,腳行路,嘴開口。”于是神巫就成了人鬼對話的媒體,人們可以通過她同死去的人談話。
4、當“死鬼”拖完時,即念“日落西山是冥昏,家家處處人關門,雞鵝鳥鴨上條了,請阮童姐回家門?!边@樣才能使神巫解除昏迷狀態(tài),讓其清醒復原。
如何對兒童進行生死教育是一個常被人淡忘的問題,但又是一個無法回避的話題。一項本地調查發(fā)現(xiàn),青少年及兒童面對喪親,超過四成個案會孤立自己,害怕與人建立親密關系,兩成個案對未來感到迷茫及失去人生方向。
教育孩子原則
要協(xié)助兒童面對死亡,要注意一些原則:
1、在溝通過程中,誠實才是上策,不要以欺騙的安慰或神話來告訴兒童,不實的言語只會讓他們無法分辨事實,比如:“XX死了,就是他走了,到別地地方去了”;“XX死了,就是他睡著了”等等。應該實話實說,用他們還能理解的語言對他們說。比如,可以說:“XX死了,他不會回來了。每個人都會死,不過要很多很多年以后才會死,你現(xiàn)在還小,不要去想它”。
2、家長自己不要表現(xiàn)出對死亡的恐懼,否則孩子也會矇矇眬眬地怕死。應該讓孩子知道死亡是很自然的事。父母也不要隱藏自己的悲痛不讓孩子知道,坦承表達自己的悲傷。不要只倚賴其他人代替你去幫助你的孩子。父母才是最有效的關懷者。持續(xù)不斷的愛是最大的成長泉源。
3、兒童第一次接觸死亡概念可能是看到魚缸里一條魚浮在水面上,不動了;也可能是看到路上一條狗躺在地上,不動了;也可能是家里姥姥(或奶奶)躺在床上不動了。可以在這些具體情況中講死亡的概念,雖然“死”的不同,但都是死亡。
如何引導孩子認識死亡
死亡本身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我們竟毫無準備,所以,是時候讓孩子了解生命的由來與歸屬了。作為家長,我們需要及時解答孩子對死亡的困惑,疏導負性的情緒,幫助他們形成對疾病、衰老和死亡的正確認知。下列繪本將有助于你引導小朋友學習面對死亡。
《再見了,艾瑪奶奶》
(日)大塚敦子 攝影 文字
(日)猿渡靜子 譯
這個繪本最大的特色是圖片都是真實的照片,而且是黑白色調的,就像是一部紀錄片回顧著一個老人最后的日子。本書以一只貓的口吻進行講述,講述了它的主人艾瑪奶奶生命的最后階段,由于疾病,她忍受了很多痛苦,但是她依然堅定地想「快樂地活到最后一刻」,甚至每天都會給自己化妝。展示了一位老年人對待生命的智慧和豁達,即使面對生命的終點也沒有無謂的懼怕,很具有震撼力。
《爺爺變成了幽靈》
(丹麥)金?弗珀茲?艾克松 文
(瑞典)愛娃?艾瑞克松 圖 彭懿 譯
這是一個鬼故事,但一點兒都不恐怖。小男孩艾斯本的爺爺去世了,但因為還有件事情沒完成,所以他變成了幽靈四處游蕩。他和艾斯本一起回憶,為此想起了很多美好的曾經,去游樂場、坐過山車、扮鬼臉、釣魚、講粗話、撓癢癢、看電影時睡著了……最后爺爺終于發(fā)現(xiàn),原來是他忘了和小艾斯本說再見。當他說完再見,便安靜地消失了,而艾斯本也放下了對爺爺?shù)臓繏臁?書中對于爺孫倆美好的回憶非常動人,滿滿都是對生活的熱愛,會讓孩子不知不覺中接受了爺爺死亡這件事,而不會感到沉重而冰冷。
《祝你生日快樂》
方素珍 文
仉桂芳 圖
小男孩小丁子無意遇到了一個得癌癥的小姐姐,小姐姐的媽媽很有智慧,用各種方法讓孩子能直面死亡,比如說「小朋友死后會變成天使」,所以她完全沒有對死亡的恐懼。他們在樹上掛開心鎖,并且約好在小姐姐生日的時候他們一起許愿,并打開鎖。可是那天到了,小姐姐沒來。小丁子獨自唱生日歌,為小姐姐送上祝福。 正如導語所說,病痛和死亡都是可以變成美麗人生的一種體驗,也可以讓人生更加豐富多彩,關鍵是怎么去面對。
《我永遠愛你》
(美)漢思?威爾罕 編繪
趙映雪 譯
故事圍繞著一個男孩和他的狗「阿雅」展開,在阿雅將要離去的每個夜晚,他都要跟阿雅說「我永遠愛你」。整本書通過描述寵物狗阿雅的死亡,讓孩子了解生老病死這樣深奧的人生課題,教會孩子通過表達愛來面對分離、化解悲痛,最后克服死亡所帶來的悲痛,走出哀傷、回到正常的生活。
《一片葉子落下來》
(美)利奧?巴斯卡利亞 著
任溶溶 譯
這本書的主人公是葉子。用落葉的故事,探討了一個幾乎人人會問的問題:既然我們都要死,干嗎還要活著呢? 一片叫丹尼爾的葉子回答道:「是為了享受太陽和月亮,是為了一起過那么長一段快樂時光,是為了把影子投給老人和孩子,是為了讓秋天變得五彩繽紛,是為了四季……難道這些還不夠嗎?」 正如葉子和他的伙伴們體會到的,生命的意義在于經歷美好,在于給別人帶去快樂;死亡并不代表一切毀滅,而是另一種形式的新生。
本文由來自生育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