扁平足,就是腳掌比常人要平且扁。正常寶寶的腳掌的內側及中間部分隆起向上,形成了縱、橫兩個弓。沒有足弓的寶寶,今后的運動能力和勞動力也將受到影響。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,往往雙腳站立和行走時易于疲勞,小腿容易酸脹,嚴重時膝關節(jié)和腰部也會有不適感。因此,足弓雖小,爸爸媽媽也應重視。其病因可為先天結構異常,創(chuàng)傷,站立過久,長途行軍,類風濕性關節(jié)炎,脊髓灰質炎后遺癥,腦性癱瘓等。
一、如何判斷寶寶是否屬于扁平足?
爸爸媽媽在家里也可以給寶寶測測看。讓寶寶赤腳踩上白粉,踏在一張深色紙板上,留下足印。接著,沿足印內側畫一條直線,量出足印中凹陷部到直線的距離。正常寶寶足的這個距離,比足印最窄處的寬度大1倍左右。如果二者的距離差不多,那么寶寶為輕度扁平足。如果該距離僅為足印最窄處寬度的1半左右,則為中度扁平足。無凹陷存在,即為重度扁平足。
二、如何預防寶寶扁平足?
1、胖寶寶的鞋子每3~5個月要更換。
導致寶寶扁平足的原因主要有兩個,分別是寶寶的韌帶力量不夠以及足底肌肉發(fā)育不良。這些都是先天的原因。但是,近年來小胖寶寶多了后,扁平足的發(fā)病率也提高了。
有醫(yī)生做過統(tǒng)計,扁平足的發(fā)病率與寶寶的體重成正比。因為寶寶正處在生長發(fā)育的階段,手腳的生長速度最快。而胖寶寶足部的肉肉比較多,如果鞋子小,肉擠在一起,時間長了就可能誘發(fā)扁平足。因此,寶寶3歲左右后,鞋子一般在3~5個月左右就應該更換了。
如果你家的寶寶比較胖,那么尤其需要一雙好鞋。寶寶鞋子的材料、形狀、高低、輕重都有講究。建議爸爸媽媽給寶寶選擇輕便的鞋子,鞋子緊貼腳底板。皮鞋底部應隨著腳底板的線條有輕微弧度,而運動鞋則需要透氣耐穿,不要太厚。
此外,除了鞋子的長短,爸爸媽媽也要留意鞋子的寬度。當寶寶穿好鞋子后,媽媽用手指按壓鞋面前部,看看腳趾和鞋之間是否有一定的活動縫隙。對于胖寶寶來說,早點在鞋子里墊一個足弓墊并沒有壞處。
2、寶寶不用太早學走路
由于我們人體足部的軟骨很多,構造精細。因此,即便是通過手術,扁平足的問題也很難徹底解決。所以,醫(yī)生建議,媽媽可以給已經患有扁平足的寶寶,定做專門的扁平足鞋墊。
當然,扁平足也可以預防并在一定程度上予以糾正。首先,爸爸媽媽控制寶寶的體重很重要,避免過于肥胖。需要引起重視的是,寶寶不用太早學走路。
寶寶學會站立后,爸爸媽媽也不要急著讓寶寶學走。因為,在足弓尚未較好形成的情況下,寶寶勉強練習走路,全身重量壓在足部,很容易使足弓過重而逐漸導致扁平足。這個時候,反倒更適合讓寶寶多練練爬行、翻跟斗。
爸爸媽媽也不要給小寶寶用熱水泡腳。因為寶寶足底的韌帶遇熱會變得松弛,不利足弓發(fā)育形成和維持。爸爸媽媽可以每天定時給寶寶做做足部肌肉鍛煉,如讓小寶寶踮起足尖站立。三四歲的寶寶則可以練習用足跟、足尖、足的外緣走路,這些都是預防和糾正扁平足的好方法。
三、寶寶扁平足如何糾正?
一旦發(fā)現平足,應及早進行功能性鍛煉??蛇x用以下幾種方法:
1、身體立直,兩腳開立,雙腳腳趾抓地。足背拱起,并稍停。
2、身體立直,雙手扶墻,做連續(xù)提踵10-20次,呼吸均勻。
3、身體立直,兩腳站立足外翻,以腳掌外緣著地,并稍停。
4、身體立直,雙手輕扶一固定物,雙腳踩地面的圓棒做原地踏步10-20次。
5、屈體坐地,兩腳依次抬起向上做勾腳趾、繃足背的練習10-20次。
6、夏天赤腳,用腳前掌走路,平時應穿有后跟的鞋。
這些練習內容可以根據各人的情況進行選擇。每天鍛煉一次,每次時間20分鐘左右。每個動作要停3至4秒。只要持之以恒,堅持鍛煉,必然會有效果。
并非所有扁平足都屬病態(tài),反而大部分都是成長期間的自然現象。4歲以下的兒童都有扁平足,但這是一種“假象偏平足”,就是此階段的兒童足部幼嫩,足弓(腳中央部位)被厚厚的脂肪遮蓋,所以,足印中部是實的,家長不需要擔心。4~14歲是孩子骨骼、關節(jié)、韌帶等的生長發(fā)育時期,正是預防扁平足的黃金期。一旦錯過了這個黃金時期,形成“結構性扁平足”日后就很難矯正了。
一路同行
共同好孕
母婴孕育
全面覆盖
免费咨询
有问必答
扫码申请入群
加入官方讨论群,与更多同城/同院/同龄姐妹一起讨论,共同好孕